今晚仰望 U8 上市發佈會開始前,坐在我旁邊的直播博主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激動:“這個車是所有中國汽車的驕傲,等太久了!”
半年多前,仰望 U8 初次亮相大衆視野,上演了蟹步橫行、原地掉頭、浮水行走等一系列“驚世絕技”,一夜之間,仰望 U8 成爲了今年最受矚目的豪車。
與過往的百萬豪車不同,仰望 U8 並沒有太多傳奇的品牌故事可講,它能夠獲得如此高的關注,並不完全是因爲它高昂的價格,根本原因還在於那些令人稱奇的超級技術。
對於一個全新的、主打豪華市場的新能源品牌來說,要在短時間內樹立起高端形象,這個挑戰無疑是艱鉅的,但可以肯定,如果想把車賣到百萬級別,就必須得拿出一些超越傳統豪華品牌的本領。
在發佈會上,比亞迪集團首席科學家廉玉波說道:“先進的,很重要,自己的,更重要”,可見仰望更堅定了自主研發、技術立身的這一條路,而這也是比亞迪給豪華車的全新註解。
靠技術把車賣到 100 萬
這次發佈會上,仰望 U8 豪華版售價正式公佈:109.8 萬元,與此前的預售價保持一致。
在參加發佈會前,我從沒有見過仰望 U8 的實車,只是聽聞這輛車很大,光憑數據來看,車長超 5.3 米,車寬超 2 米,車高超 1.9 米,確實要比理想 L9,別克 GL8 這樣的“大車”還要大一圈。
而當我看到實車後,感受到的就不僅僅是車身的龐大了,還有一種強烈的霸氣感。這種感覺並非來自於厚重的車身,更多的是設計上帶來的震撼。
例如,前臉大面積的點陣格柵和兩側的“星際穿越大燈”,看起來就像一隻巨大的帝王蟹,這種仿生式設計能呈現出一種天然的力量感。
而在側面,水切線橫貫整個車身,顯得硬朗且規整,有一種穩重大氣的感覺。
在車身內飾設計上,仰望 U8 的座艙以橙紅色和黑色爲主,採用了雙懷抱式“星環”座艙,中央的車機屏幕爲曲面設計,採用 OLED 柔性屏技術,曲率達到了 R800,尺寸爲 12.8 英寸。
而在左右兩側,是分別嵌在中控臺內部的儀表顯示屏和副駕屏,實際顯示效果非常出色。
從設計角度來看,仰望 U8 的基底足夠紮實,細節也非常豐滿,完全符合一輛百萬豪車應有的高標準。
今年,比亞迪的各類技術層出不窮,以技術立身的仰望 U8,自然配備了一切能拿出手的頂尖技術,在發佈會現場,比亞迪集團副總裁楊東生用大量篇幅分享了仰望 U8 搭載的各項核心技術。
“易四方”是仰望 U8 的技術底牌,也是仰望車型的獨佔功能。本質上來說,這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底盤的一套技術解決方案,適用於純電和混動平臺,覆蓋了硬派越野、跑車等車型。
這套方案的核心,是基於四電機的分佈式驅動架構。四個電機、分佈驅動,簡單講就是爲每個車輪配備一個“輪邊電機”,從而實現對四個輪胎的獨立控制。
易四方的研發靈感,來自於獵豹高速奔跑時對姿態的完美把控,相比於傳統四驅通過傳動軸向四個輪胎分配動力,易四方能對四個輪胎進行更精準的控制,因此也獲得了更強大的四驅性能。
中国女篮已经甩开男篮一条街?网友:无可比性,是两项不同的运动
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傳動效率高,四電機合力能爲仰望 U8 提供超過一千匹馬力,相當於兩臺“大G”的動力,但缺點是控制邏輯無比複雜,例如在極端越野場景下,什麼時候該開啓哪臺電機,開多長時間,輸出多大功率,都需要做出精確的計算和判斷。
爲此,易四方集成了具有感知能力的電驅系統,配合中央計算平臺和域控制器,以及車身上的各種感知硬件,可以讓仰望 U8 在毫秒間瞬時對輪胎做出調整。
事實上,易四方所提供的感知和計算能力顯然是溢出的,因此,仰望 U8 上那些看似科幻的功能,在現實中很容易就能實現。
比如原地掉頭,其實就是控制一側輪胎正轉,一側輪胎反轉,讓大車身變得靈活;而浮水行走,是在車輛涉水後,對四個車輪(電機)施加不同的動力,以控制車輛的姿態及轉向,幫助車內人員脫困;還有高速爆胎行駛,能瞬時對車輪動力做出重新分配,以保證車身的平衡和行車安全。
如果把易四方比作仰望 U8 的左膀,那麼雲輦-P 就可以看作是它的右臂,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。
雲輦-P 在方程豹豹 5 上也有搭載,本質上是一套底盤懸架控制系統,能夠實現超高舉升、四輪聯動、露營調平等越野功能。雲輦-P 同樣具備超強的感知決策能力,可以深度融合攝像頭、激光雷達等感知硬件,對路面狀況進行預調整。
比如同樣是在涉水這種極端場景下,雲輦-P 可將仰望 U8 的最大涉水深度提升至1.4m;而在遭遇託底等緊急場景時,可觸發超高舉升模式,幫助用戶脫困;即便是日常出入地庫、通過限高等場景時,也可做出相應的動態調整。
在智艙方面,仰望 U8 這次在發佈會上特別介紹了其所搭載的“仰望 Link 座艙芯片”,並宣稱與高通聯合打造,從 4nm 的規格和百萬以上的跑分來看,仰望 Link 的設計藍本應該是高通在消費端的旗艦芯片,性能十分強大,還集成了 5G 基帶,並對車規級場景進行了優化。
而在智駕方面,仰望 U8 的前裝硬件規格也堪稱豪華,全車 32 個智能駕駛傳感器,包含頭頂的 3 個激光雷達、5 個毫米波雷達、12 個超聲波雷達及 12 個攝像頭,這都給未來的智駕體驗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。
開啓中國汽車的高端化時代
回顧仰望品牌,從今年 1 月份面世、到 4 月份在上海車展立下“百萬豪車”人設,再到如今仰望 U8 正式上市,前後一共經歷了 8 個月。在這期間,所有人都迫切期待仰望能講述一段帶有傳奇色彩的品牌故事,更進一步說,這可能也是第一個屬於中國豪華品牌的故事。
但是,仰望的敘事卻顯得相當平淡,目前來看,仰望所依靠的就是各種超級技術,這些技術足以令人稱奇,但對於以品牌價值主導的豪華市場來說,似乎顯得有些單薄。然而,如果我們從比亞迪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,或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。
20 年前,2004 年的比亞迪在涉足造車領域的第二年,發佈了一款概念車——比亞迪 ET。
在這款概念車上,比亞迪展示出了自己對未來汽車的很多設想,它也搭載了四個輪邊電機,可以獨立控制四輪扭矩,這正是如今仰望 U8“易四方”技術的概念雛形。只是在那個電動車完全沒有產業基礎的年代,這臺車有些過於異想天開了。
實際上,不只是“易四方”,在比亞迪 ET 上,還有很多當代電動車的影子,包括巨大的輪轂、座椅下方爲電池預留的空間、天幕一般的全景天窗,超長的流線型弧面車頭,這都是如今主流電動車的設計特點。那時比亞迪認爲, ET 概念車是他們對電動車商業化的想象。
如今,比亞迪曾經的想象已經成爲現實,從生產幾萬元的小車,到把車賣到百萬級別,比亞迪經過了 20 年的探索和努力,在這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,而仰望 U8 就是匯聚了整個集團技術能力集中體現。
正如發佈會上,比亞迪集團首席科學家廉玉波所說的:“在電動化時代,中國車企已然掌握了技術主動權與性能定義權。”換句話理解,以技術爲支撐,打造高端豪華品牌,這不僅是仰望 U8 博取百萬身價的最好方式,也是中國汽車品牌走向高端化的最佳途徑。